Home
avatar

Joomaen

为什么我越来越难把想法写下来

我发现越来越无法用文字记录出自己内心中所想的感悟了。

在几年前,我还能在知乎问题下洋洋洒洒回答上千字,也在某个软件写现代诗。现在这样的热情似乎消失了。

虽然说从小处开始记录生活中的点滴,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感受。逐渐就自然而然地习惯写作了。

我并非无话可说,只是觉得将想法转为文字的过程有点困难。我经常思考一些问题,就有时候一天能有好几个问题,我把它记录在备忘录里,然后等有时间来深入思考,但我总是没办法将它汇聚成一篇文章。我看别人的博客总是文章很长,很有深度,而我自己却做不到这样。

倒不是对自己太苛刻,我会记录许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,然后通过搜索引擎、ChatGPT 以及自己的理解合并出一些内容。其实这一过程其实已经很简化了,我并不苛求自己能写出长篇大论或是文从字顺的内容来。借助 AI,我很容易就能对目标问题发表一番看法,但这么做又让我感觉没什么意义。

我总是强制自己客观看待问题,因此在大多数问题中无法明确立场,输出的观点也是从各个角度复述,像是无聊的和稀泥。或许我所遇到的问题,就是很难找到自己的观点,不知道什么对什么错,用“世界不是非黑即白”这样的话来宽慰自己,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偏执呢?在这灰色的世界仍有颜色深浅之分,没有人可以处在最中间。

所以现在我尝试在保持尽量客观之上,再找到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,或者自己倾向哪一方。事实上,这也不是一个容易事。在听了不同观点之后,如果我觉得他们的逻辑似乎都没问题的话,我还是不知道该作何选择。似乎他们都能说服我。

这时候需要问自己:

我在害怕或回避什么?怕说出某些观点被误解?被批评? 我希望事情变成什么样?即使每种观点都能说服你,你心中也一定有自己期望的发展方向。 这两个问题或许可以帮助自己摆脱顾虑,挖掘出内心深处属于自己独立思考的观点来。

有时在公共平台上发言,总会有一种焦虑感,就是即使自己有不同意见,想了想也没有发出去什么。一是有所顾虑,我害怕被许多人围攻,尽管我没有受到过网暴,从他人的经历来看似乎并不好。二是觉得没必要,即使对批评和反驳无所谓,但是我根本无法理解哪些人,难以想象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,并且他们有的并不看论证是否合理,只是讨伐异己。

之前听老梁讲过有一种人既渴望被关注,又害怕被关注,或许我就是这样的。

让那些死板的、“客观上的”、“正确的”都滚远点好了,人要怎么才是人呢?有时候无法理解人类为何为无聊的小事争吵,但对于日常的鸡零狗碎,我却连表达都变得困难,仿佛情绪只能在心里打转,不能成文。也许写作的意义,就在于让这些打转的东西,有机会穿越混乱、走出一点自己的路。

我们总是害怕沉默,可惜我们越是争吵,越听不见彼此说的是什么。


正如文中所说,我实在无法将想到的这些琐碎内容形成一篇像样的文章,我借助了ChatGPT。并不是直接叫它润色,而是让它挑毛病并给出建议。它一共提了十几条建议,我只修改了几个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,尽量保留人味。比如将「麻痹」改为「宽慰」等。最后一句也是ChatGPT的,因为我想要一个不错的结尾。我还想了「思想上的巨人,表达上的哑巴」这样的标题,还让 AI 给起了几个,但最终还是用了最简单并且贴合主题的一个。

思想 表达